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PAP(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临床疗效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A组给予CPAP(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B组给予CPAP(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新生儿患者PaO_2均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aCO_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A组PaO_2显著高于B组(P0.05),PaCO_2显著低于B组(P0.05);A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新生儿患者的胸部X线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A组12 h和24 h胸部X线评分均显著性低于B组(P0.05);A组PEEP/cmH_2O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Fi O_2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生儿患者的的O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CPAP(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且且可显著改善患儿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薏苡叶和淫羊藿及其配伍的耐缺氧抗疲劳作用。方法: 按体重随机将小鼠平均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薏苡叶组、淫羊藿组、薏苡叶淫羊藿1∶1配比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3个剂量实验组分别给予1.5,4.5,7.5 g·kg-1·d-1的对应浓度提液,空白对照组灌以生理盐水,薏苡叶组和淫羊藿组分别给予1.5 g·kg-1·d-1浓度的对应提取液,连续灌胃21 d后,观察不同剂量的实验组对小鼠游泳时间,常压耐缺氧时间、爬杆时间、断头后呼吸维持时间及肝重系数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抗缺氧耐疲劳作用较好(P<0.05),其中中剂量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在抗疲劳实验、肝重系数及断头后呼吸方面体现出两味药配伍具有复合作用(P<0.05),而在常压耐缺氧方面并未表现出复合作用。结论: 薏苡叶和淫羊藿及其配伍对抗疲劳有显著的复合作用,中剂量组耐缺氧抗疲劳效果最好。在耐缺氧方面仅对肝重系数与断头呼吸时间上体现出复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肪因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与血糖、血脂、下肢血管病变(LVD)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108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LVD,分成LVD组(n=38)和无LVD组(n=7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清ANGPTL4、Betatrophin、Vaspin水平、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患者血清ANGPTL4、Betatrophin、Vaspin水平与血糖、血脂指标相关性。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患者LV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LVD组舒张压、收缩压均高于无LVD组(P<0.05)。LVD组血清Betatrophin水平及TC、TG、LDL-C、FPG、2hPG、HbA1c高于无LVD组,血清ANGPTL4、Vaspin水平及HDL-C低于无LVD组(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NGPTL4、Vaspin与TC、TG、LDL-C、FPG、2hPG、HbA1c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P<0.05)。血清Betatrophin与TC、TG、LDL-C、FPG、2hPG、HbA1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GPTL4、Betatrophin、Vaspin以及舒张压、TC、TG、HDL-C、LDL-C、FPG、2hPG、HbA1c是患者LV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LVD患者的血清ANGPTL4、Vaspin水平明显下降,而血清Betatrophin水平升高,且三者与血糖、血脂指标均存在相关性,并且是患者发生LVD的影响因素,临床可考虑通过检测血清ANGPTL4、Betatrophin、Vaspin水平,辅助评估LVD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以总生物碱提取率为指标,先用正交试验优化两面针的超声提取工艺,再动态过程精选提取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预处理后,以体积分数60%乙醇(盐酸5 g/L)超声(250 W)提取3次,第1次以10倍量溶剂提取15 min,第2次以4倍量溶剂提取12 min,第3次以3倍量溶剂提取9 min,总生物碱提取率87.80%。该工艺高效、节能、省时,为工业生产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对乙肝病毒前S2基因同聚嘌呤区的锁核酸体外抑制细胞内病毒复制的作用.方法:针对乙肝病毒前S2基因同聚嘌呤区,分别设计合成锁核酸、硫代寡核苷酸、未修饰寡核苷酸及无关对照序列,以半乳糖配体介导转染HepG2.2.15细胞,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TRF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监测1、3、5和7d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V DNA、HBsAg和前S2抗原的含量;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锁核酸对细胞代谢的影响.结果:加入锁核酸后,对HBV DNA复制、HBsAg和前S2抗原表达均显示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率随时间呈增高趋势,7d后抑制率分别达61.56%、68.18%和72.82%.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NA对细胞代谢无明显影响.结论:针对乙肝病毒前S2基因同聚嘌呤区的反基因锁核酸,体外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既为乙肝病毒治疗提供有效靶位,也为反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顺忠  林起庆 《蛇志》2011,23(3):258-260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科对急性冠脉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院前急救情况,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2010年救治的急性冠脉事件患者166例临床资料,其中AMI患者72例,UAP患者94例。结果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占急性心脏事件的48.8%,其院前急救率为31.3%(52/166),院前抢救成功率为82.69%(44/52)。结论(1)急性冠脉事件的院前急救率仍低,主要与患者及其家属不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先兆和表现等相关知识以及呼救意识有关,因此加强相关知识的群众性普及教育迫在眉睫。(2)缩短出诊半径、加强医务人员对急诊处理特别是院前处理急性冠脉事件知识的培训、完善院前急救设备,是提高急性冠脉事件院前抢救成功率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八角叶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捕获自由基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八角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以乙醇、石油醚、水等作提取溶剂,用超声波与非超声波对比提取八角叶总黄酮,考察在不同温度、溶剂浓度、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等不同条件下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提取八角叶总黄酮,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用八角叶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试验。结果:超声波乙醇浸提法提取八角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90%乙醇,温度80℃,超声波功率60 W,提取时间3.0 h。百色、南宁、贺州、河池、钦州所产八角叶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0.1649mg/mL、0.1022 mg/mL、0.1122 mg/mL、0.1850 mg/mL、0.1693 mg/mL,八角叶总黄酮提取液对Fenton体系产生的.OH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结论:超声波乙醇浸提法提取八角叶总黄酮的效果最佳,产总黄酮含量最高,提示八角叶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起庆  陆亿  蒙少福  李永新 《蛇志》2012,24(1):36-37
目的探讨红脖游蛇咬伤后局部伤口止血治疗的新方法。外科高频电子电刀予红脖游蛇咬伤后出血不止的局部伤口电凝止血。伤伤13止血效果明显,且维持时间长,无需特殊护理和治疗。结论不止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方法在采用传统的“点压包扎止血法”及结合全身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结果经综合性治疗,同时采用高频电刀予伤口电凝止血后,局部蛇据此推测,高频电刀电凝止血可能是治疗红脖游蛇咬伤后局部伤口出血  相似文献   
9.
赵凯丽  唐运宽 《蛇志》2017,(2):227-229
<正>毒蛇咬伤(poisonous snake bite)是急诊科的一种危重症疾病,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夏秋季节较为常见的急性中毒性疾病。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毒蛇咬伤的发生率虽然仅在0.3%左右,但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分别为5%~10%和25%~30%~([1,2])。由于毒蛇咬伤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如得不到正确的及时救治,蛇毒素迅速在体内扩散而影响机体多器官功能,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多器官功能丧失而死亡~([3,4])。因此,临床上对毒蛇咬伤的急救治疗原则是尽早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清代谢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T2DM患者共96例,按是否存在微血管病变分为观察组(n=43,存在微血管病变)及对照组(n=53,无微血管病变)。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胱抑素C(Cys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病程、吸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LDL、HbA1C、CysC、Hcy、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CysC、Hcy、VEGF为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OR=1.975,3.643,4.054,4.214,P0.05)。结论:CysC、Hcy、VEGF为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对其水平的检测有助于早期T2DM微血管病变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